close

  江蘇省天文學會秘書長,曾任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中心實驗室主任。長期兼職組織參與天文科普活動,獲得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頒發的兩項大獎。
  這兩個星期,大家都在熱烈地觀看並討論《星際穿越》。我同時關註了中國媒體與美國媒體的討論,發現了非常有趣的現象。中國媒體重在“科普”,我看了下各類媒體的採訪、專稿,很多平時根本不被大家知道的天文單位都“曝光”了。關註的焦點是天文知識的解答,“什麼是蟲洞?”“什麼是平行宇宙?”……甚至好幾個朋友跟我聊天,讓我普及下知識,這樣帶孩子去看的時候,才能很好地回答孩子的問題,雖然我一直跟他們說這是電影,這不是科教片。美國媒體關註的是這部電影對科幻電影模式的轉化,以及背後人文理念的立場。至於具體的天文知識,也有討論,但不是很多。
  我想起了一部很老的電影,在中國公映過的《德克薩斯的巴黎》,裡面有一個很短的片段,男主角去學校接兒子,兒子在車上跟父親嘀嘀咕咕了半天他所知道的天文學知識。很多時候,在做科普講座的時候,我經常用這個片段開玩笑,我說,很多中學生、大學生的天文學常識,還不如一個美國80年代小學生的水平。在影片中,小孩子對他父親描述了從大爆炸到恆星形成的完整步驟。
  其實很多教育工作者都註意到了青少年天文教育的重要性。我從2003年左右開始與國內不同類型的中小學打交道,做講座與輔導。幾乎每個學校都有興趣想讓自己的學生多學一點天文學知識,想讓自己的專業老師能得到更多的專業輔導。但,很遺憾我只能在業餘時間給予非常有限的幫助。
  青少年天文教育之所以難,一、高考不要求;二、天文教育基礎弱。我們每年培養的天文專業本科畢業生,不到200人,但一個江蘇省,每年要增加多少科學(自然)老師?而且國內天文學教育,以培養專業研究人才為主,科研人員整體上沒有受過“科普”訓練。這些都導致,天文學家太陽春白雪,而基層天文教育又無法全面開展。即使開展天文教育的中小學,也多以簡單的知識“灌輸”為主。更要命的是,至今沒有從全國,甚至是全省層面,由專業部門來編撰教材。我看到過很多第三方編譯的教材,錯誤甚多。而不少學校的校本教材,卻又是根據這些第三方的材料編撰。
  我自己目前跟一個小學合作,爭取在年底前能寫出一本針對一般小學的天文教材。寫的過程中愈發覺得天文學與一般學科的巨大差異。宇宙有多大,這未必是天文學;我們怎麼知道宇宙有多大?我們為什麼會問宇宙有多大?這才是天文學。
  2010年11月,我去給一群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小朋友講一個天文講座。自由提問的時候,一個一年級的小朋友問我,白洞大還是黑洞大?希望這樣的小朋友,不久以後在課堂上就有老師解決他的疑問。  (原標題:美國媒體不熱衷“穿越科普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q36jqnv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