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很多人談癌色變,都希望早發現早治療,健康體檢都要帶上癌症指標的檢查,這樣的檢查其實意義不大。”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、中國科學院韓啟德院士昨天在南京醫科大學江寧校區做題為《疾病危險因素控制和疾病篩查》的報告,帶來顛覆性的觀點,用多個國家的權威調查來舉例,佐證“早期篩查癌症死亡率沒降低”這一觀點。他表示,不建議人人都做普遍的癌症篩查,體檢中偶然發現的可疑“結節”大都不致命。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蔡蘊琦
  顛覆性觀點
  舉例闡述:有些癌症篩查出來,死亡率也沒降
  “面對癌症,很多人都有個觀念:要早發現、早治療。人人都去檢查,健康體檢都要帶上癌症指標的檢查,這個有沒有用呢?”韓啟德院士拋出驚人觀點,“早期篩查後癌症死亡率沒有降低。”他直言報告將涉及一些“顛覆性的意見”,但都有依據。
  A 前列腺癌案例
  他以“前列腺癌的篩查”舉例。“美國有一個研究,76000例病人,55-74歲的男性,一半人每年測一次PSA(前列腺癌的抗原組織檢查),同時一半人不做檢查,結果是篩查組發現前列腺癌每1萬人是108個人,對照組只有97人,前者增加了12%,也就是說PSA篩查以後發現的病人多。但是13年以後這兩組檢查和不檢查,死於前列腺癌的人沒有任何差別。”
  B 乳腺癌案例
  還有個例子在今年很轟動,加拿大的專家在今年2月公佈了一項研究結果,他們以近九萬40歲以上女性為樣本,一半女性每年做一次乳房鉬靶X線檢查,另一半不做,結果發現,最初五年每年做檢查的這一組檢測出666名癌症病人,另一組是524個癌症病人,病例增加了27%,但是死亡率沒有差別。“有一部分病人觀察了二十五年,一直做檢查的這組乳腺癌檢查檢出率要多3.8%,但死亡人數仍然沒有差別,也就是說四十歲以上的女性每年做一次檢查,對她死於乳腺癌沒有任何影響。”
  C 肺癌案例
  再來看肺癌,韓啟德院士說,美國有一項針對45萬人的大樣本研究,做各種篩查辦法和不篩查比較,發現每年做X射線胸片和不篩查的兩組人死於肺癌的幾率幾乎沒差別,每年做兩次以上高頻度的X射線胸片檢查的這一組,肺癌死亡率反而增高。如果做胸片再加做痰細胞檢查和單獨胸片檢查比較,死亡率似乎降低,但是沒有顯著性差別。“只有一種情況,就是針對抽煙的或者曾經抽過15年煙的人肺癌高危人群做CT檢查和胸片檢查,肺癌的死亡率下降了20%。”
  兩個好消息
  可疑的“結節”大都不致命
  做常規體檢時,常會檢查出“結節”,“一個50歲的女性,體檢時肝部查出一個小結節,醫生說沒啥問題,她很不放心。”韓啟德院士解釋,不抽煙的人有15%的人會發現肺部結節,“患者會很緊張,但那不是癌,是可疑的結節,結果這15%的人在未來10年中很可能什麼事都沒有。”一項針對50歲男性“意外檢出腫塊為致命癌症的幾率”的調查中發現,99.3%不抽煙的人在肺部意外查出腫塊後,都能與之“和平相處”。但是有抽煙史的人,被查出腫塊後最終轉變為致命癌症的比例是96. 4%。
  有的癌症真的會“消失”
  韓啟德院士認為,根據大量數據分析來看,癌症大致分為三類:一類癌症是進展很快型,“體檢怎麼都查不出來,一旦查出來在極短的時間內沒救,比如大部分食管癌、胰腺癌。”
  第二類是漸進型,就是從慢慢變大到死亡,早期檢查出來後,做手術治療以後有治愈的希望。比如結腸癌、子宮頸癌,這種篩查效果好一些。
  第三種,最值得我們關註的是有相當一部分癌症發展是很緩慢的,或者就不變,或者它就消失,就像我們得過肺結核和肝炎的人自己沒發現而已。我們可能要根據不同的情況決定是否做篩查。
  癌症篩查還做不做?
  普遍癌症篩查沒必要做
  “我不建議人人做普遍的癌症篩查,你有什麼癥狀可以有針對性地檢查,如果身體無恙就別去檢查,否則本來好好的,被過度檢查、過度治療,反而出事。”對於大多數人來說,改變生活方式、改善生活條件對於健康更有益。韓啟德院士認為,醫學界應加強研究,縮小篩查範圍和干預範圍,“有些人不太可能就別查了,有些疾病我們把它更局限到高危的人群來查。”二是多種危險因素進行綜合分析。主要針對危險基數程度比較高的人群採取干預措施。比如10年死亡率30%,去干預後降低了30%的話,那麼100個人裡面有9個人受益。  (原標題:“早發現”並沒降低癌症死亡率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q36jqnv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